今年春节档竞争相比往年更加激烈,七部影片定档于此,其影片类型丰富多元,既有合家欢电影,也有奇幻之作,还有国漫新作,从影片类型布局来看,恰好也体现着市场内容生态的多样性,影片类型上的百花齐放对应的最好结局自然是百家争鸣。
而结合春节档的市场情况来看,今年档期内两极化态势加剧,以总成绩为例,档期冠亚军拿下了总票房的80%,相对来说,其他五部影片的票房表现均不尽如人意。
且在排片方面,两极化情况同样明显。如初一当天《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两部影片的排片占比就高达57.5%,占比过半,且这一比例在后期依然不断上升,初二达到65.8%,初三为68.8%,初四则达到71.8%。
诚然,在春节假期的观影氛围加持下,“喜剧”“合家欢”向的电影拥有更好的观众缘,也成为许多人档期内的观影首选,因而在市场排片方面也对这类影片有更多倾向。且近年来“强情绪”影片引领市场趋势明显,如《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后来的我们》《战狼2》的影片引爆市场背后,皆来自影片的“强情绪”特色,能够瞬间引燃观众共鸣,从而对于观众具备更强烈的吸引力。
但在如此高排片的另一面也意味着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相对受到挤压,可以看到,《侍神令》排片连降,《人潮汹涌》的导演也曾在各社交平台发文、直播呼吁增加排片。
排片背后是市场竞争的选择,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市场内容的多样化形成了限制。正如有影评人就表示:“其实春节档现状我挺心酸的,除两家独大其余都不乐观。电影是集体的工作和成就,每部片子背后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多元包容才是健康的常态,而不是坐看差距愈演愈烈。”
同时,网络上也有许多关于春节档排片以及《侍神令》排片少问题的讨论,有的人说“大年初一那天我连刷了几部新片,很明显地感觉到排片是不太均衡的”,也有人说“《侍神令》的排片量太低了,还想二刷的赶紧去”,由此也体现出,今年春节档票房高涨背后,依然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
东方奇幻大片是中国电影创作的独特性所在,但结合当下的市场现状来看,此类型影片的发展仍然有待提振。回看近年来的市场表现,作品层出不穷但品质良莠不齐,成功代表作确实不多,基于此,也难免让观众对于这一类型作品持有怀疑态度,也有部分人群对这个类型并不看好。
但越是处于这样的现状,越需要有作品出现证明东方奇幻片的实力。《侍神令》的出现,也意在打破“困境”。
对于奇幻类作品来说,绚烂的奇幻视效是辅助故事核心走向观众的通道,影片创作的根本还是在于情感内核的构建,唯有内核的充盈与视效水准的出众保持和谐统一,才能够实现奇幻类作品的真正成功。
《侍神令》片中通过多样的人物塑造与丰富的人物关系,也呈现出了世间百态,且不同人物也形成对于现实世界的映射,如晴明的自我挣扎、百旎的摇摆猜疑、慈沐的野心偏执等,这些人物既能够引发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产生反思,同时人物故事背后流淌出的美好情感如信任、守护等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
或许这也正是东方奇幻大片创作的突破所在,即实现情感内核与表现形式的统一,尤其需要注重内容核心的打造,如此才能够让观众于梦境般的体验中感悟真实的美好。
监制张家鲁说:“重点还是要做出一个我们自己能够相信、能被感动的故事。”其实从某个层面而言,影片就是幕后创作者内心世界的呈现,在《侍神令》身后,也有着像陈国富、张家鲁、李蔚然这样一大批创作者,为了打造这样一个奇幻且深情的电影世界付出全部心血,完成了许多原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凭借热血和毅力终于于银幕上带来了这份惊喜。
这也正是《侍神令》最珍贵的地方吧,它代表着一群中国电影创作者最赤诚的创作态度,这也是《侍神令》背后最应该被看到、被珍惜的地方——在这部东方奇幻大片身后,有一群可爱的电影创作者倾尽全力推动者电影的发展和进步,在中国电影工业化向成熟迈进的跨步中,他们值得有姓名。
眼下进入春节档后期,电影市场进入冷淡期,但好内容不会被埋没的,也希望《侍神令》能够获得更有利的市场发展空间,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也能够为整个电影票房的上升继续贡献力量。